城市黑臭河道水体治理措施分析
作者:
编辑:
来源:
发布日期: 2022.10.28
信息摘要:
改革开发以来,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,然而伴随着的是恶劣的环境污染态势。由于我国环保意识以及环境治理技术的相对落后,加上重点污染重工企业有机废…
改革开发以来,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,然而伴随着的是恶劣的环境污染态势。由于我国环保意识以及环境治理技术的相对落后,加上重点污染重工企业有机废水的无底线无处置的直接排放,和市政污水管网建设的滞后性,导致城市接纳水体污染状况日益严重。
污染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、N、P等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,造成城市河道水体的富营养化,直接造成季节性甚至终年的水体黑臭状况。
城市发展建设与水资源有非常紧密的联系,由于城市环境建设中没有实施生态保护措施,再加上城市水资源的污染、河道清理不及时等,使得城市河道出现黑臭等现象,并且城市的河道长时间不清理,将导致有害物质释放。
此外,有些城市河道的水循环能力比较差,水体流动性比较弱,河道中的水生植物和动物生存的环境得不到改善,将影响城市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,最终水体颜色逐渐变为绿色,进而出现黑臭现象。
一、中国黑臭水体的基本现状
根据2016年数据显示全国1940考核断面中劣V类占比9.2%;24.6%重点湖库呈现富营养化;流经城镇的河流、沟渠绝大多数处于黑臭状态(截至10月23日认定黑臭水体1915个);
地下水4778个监测点,水质较差的占43.9%,极差的占15.7%;9个海湾6个水质为差和极差;
饮用水水质合格水量占取水量的97.3%;水污染呈现区域性、流域性、复合型以及水资源短缺及水环境容量(纳污量)严重不足的特征。
截至2016年11月7日,“平台”公布的黑臭水体认定数为1951个,其中完成治理的51个,完成方案制定的1146个,治理中的396个,未启动的322个;
黑臭水体治理工程
黑臭水体污染投诉数量较多的是山东、辽宁、北京、湖南、安徽等地区,目前还没有一个省全面完成治理任务。
2016年环保部44号公告公布“十三五”期间全国343个水质改善国控单元名单,涉及29个省(直辖市、自治区)197个地级市965个县(区、市);
根据“水十条”规定的水质目标,至2020年,167个劣V类“控制单元”全部消除,49个“控制单元”改善至IV类,124个改善至III类,3个改善II类,其他单元水质不能恶化,不能降低类别;2016至2020年需改善的水质断面分别为:33、45、59、75、131。
根据数字表明:我国黑臭水体污染严重,国家正积极推进黑臭水体治理,共有1900多个黑臭水体,正在治理的只有不到400个,根据“水十条”的治理目标:
到2020年,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,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,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。
所以在未来3年内,黑臭水体整治是水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。
二、造成黑臭的原因
造成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有:外源污染、内源污染、自净能力差、缺乏长效机制。
外源污染主要包括城市污水直排、工业废水偷排、合流制管网溢流污染、城市初期雨水、农业面源及沿岸乱扔的垃圾等;
内源污染主要包括河底底泥释放、水生植物腐烂等,
自净能力差主要包括水动力不足,流动性差、缺氧、水生态系统脆弱等;
缺乏长效机制主要为部门职能存在冲突,管理不到位等;由于以上一种或多种原因综合的结果,导致水体黑臭。
三、针对各种原因采取的技术措施
造成黑臭的原因:污水直排、面源污染等;內源污染:底泥释放;自净能力差;缺乏长效机制。
黑臭水体治理项目
针对污水直排治理措施:
①截污纳管:末端截污或源头截污;②直排口污水原位处理;③旁路一体化设备处理。
针对面源控制治理措施:
①海绵城市措施:植被缓冲带、雨水花园等;②初期混合水调蓄池;③人工湿地。
针对内源污染治理措施:
①清淤疏浚;②生物底改;③水生植物残体清理;
针对自净能力差治理措施:
①人工增氧;②混凝沉淀;③微生物强化净化;④生态浮岛;⑤水生态系统构建;⑥水华藻类控制;⑦水生生物恢复;⑧清水或再生水补给。
针对缺乏长效机制措施:
①加强水体管理,实施“河长制”,实施“一河一策”;②水质成效考核付费;③增加执法力度,杜绝偷排污水。④健全监测体制
四、小结
在城市河道黑臭现象的治理中,为了全面提高河道黑臭现象治理的效果,需要全面了解河流污染的类型和调查清楚导致水体黑臭的原因,针对不同的水体对症治理,实施“一河一策”治理思路,从截污控源、消减内源、增强水体自净能力,水生态修复等方面着手治理,健全长效机制,引进 “河长制”,加强管理。